学习宣传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思想组织建设 > 学习宣传 >

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纪念“五一口号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4-21 00:00 点击量:
【字体:

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

 

张普选   张 勰

 

198912月《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初步建立,确定了民主党派在我国政党格局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及其实践都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展,形成了关于这一制度不同层次的理论框架,发展出成熟、科学的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体系。200212月江泽民提出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四条标准”,为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完善提供了重要指标,成为考察我国政党制度优劣的标准。党的十六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纳入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使其优势和生命力具有了制度依托,并为这一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赋予了实践基础。20052月胡锦涛对多党合作制度提出“五点要求”,对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发展的措施给予了原则性指导。2005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颁发,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成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新世纪新阶段是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理论走向全面成熟的时期,经过不断理论总结和经验概括,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备、成熟的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形态,主要体现在:

一、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进行了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政党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解放全人类的过程中要将那些本身需要解放的阶级和愿意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人团结起来。而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其奋斗目标,离不开与民主政党的团结和合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围绕着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发展出了形态完备的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内在逻辑的高度统一,最终体现在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制度架构与实践优势上。

二、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全面成熟。一是明确了政党制度格局中的参政党性质。充分注意到社会结构变化带来民主党派性质的变化,从其社会基础上确定各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爱国者和建设者政治联盟。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准确表述,根据实际又发展、实现了理论体系创新,实现了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指导意义。二是对中国共产党实现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作出了制度安排,并对其在这个过程中的职责进行了确认。对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培育和多党合作的开展都有重要指导价值。三是明确了多党合作制度的职能、服务目标、运行准则,明确了多党合作制度的各构成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和运行原则。

三、为多党合作制度实质意义和价值体现作出了具体程序安排。政治文明的实质最终要通过制度形式加以实施和实现。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发展,其价值实现在于对实践积极的指导价值。制度是理论指导价值实现的平台,也是多党合作实践能够得到顺利进行的中介。成熟、科学的理论对于制度建设和实践开展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关于这一制度完备的理论形态是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因此,它能够实现对制度建设的全面指导和统筹。

四、明确了多党合作与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关系。多党合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现阶段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将多党合作存在的社会需要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作为这一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以及作用职能发挥的导向,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际关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将这一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扎于实践基础上。将多党合作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归结到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上,规定了他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根本职责。从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将多党合作形成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政治优势和社会优势的有机结合体,以政治优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作者:

   张普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酒泉市委员会主委,高级农艺师。

   张勰:市人口计生委规划统计科科长,兼市计生协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社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