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思想组织建设 > 学习宣传 >

用书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02-17 16:22 点击量:
【字体:
                                                      ——访书法教育家冯浩南

         冯浩南,1978年出生于兰州,重庆人。研究生学历。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特邀书法家)、甘肃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甘肃九三书画院秘书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隶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甘肃省金石篆刻研究院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研究员)、兰州市民主党派艺术工作者联谊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3月创办兰州嘉禾艺术馆,现更名为“兰州南嘉书画艺术培训中心(南嘉书院)”任院长,主要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书法及传统文化交流工作十余年。
        走进南嘉书画艺术培训中心,扑面而来的是浓郁厚重的笔墨书香,冯老师正在上书法课,十多名学生围聚在他的身边,书法习练的讲解、字体的来源与书体发展历史他娓娓道来。
        冯浩南祖籍在嘉陵江畔的江城——重庆,出生在黄河之滨的金城——兰州。冯浩南回忆说:“我的祖父1951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大西北,年幼的父亲1955年来到兰州,母亲是河北知青。我在兰州出生,兰州长大,是地地道道的兰州人。我喜爱书法源于家庭的影响,我的祖父曾教导我父亲要把字写好,那个年代,如果你能写一笔好字就代表会有更多的机会。我父亲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练字,勤于钻研,一笔好字给他助力不少。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教导我一定要把字写好。记得那时他经常买来字帖,先自己研究,之后再教我写。他买的第一本字帖我到现在还都留着。今天看来,他当时给我画的运笔示意图,完全符合书法教学的标准。”
 
         冯浩南的学习经历非常丰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名学霸,可是他最终并没有从事他所学的专业,而是走上了书法教育的道路。冯浩南说:“因为父母都是从事祖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他们想让我学习西医,高中毕业我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我在国外学习商务和经济专业。我从骨子里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是我毕生的爱好。我的老师原省书协主席林涛先生,鼓励我尝试去做书法教育,记得当时林涛先生在西北民族大学做兼职教授,我作为林老师的助教做些教学辅助工作,遵从师命,遵从内心,最终我走上了书法教育这条路,林涛老师是我书法教育事业的领路人。2009年创办了兰州嘉禾艺术馆,到今年13年了。”
 
         冯浩南的书法以篆隶为主,隶书是汉朝的主要文字,隶书的古朴雄厚加上汉朝时的历史渊源,让他对隶书非常喜爱。他告诉记者:“书法给我的启示收获颇多,首先我没有经历过叛逆期。我父亲曾跟我说过,通过书法学习的你让我们感觉你没经历青春叛逆期。其次碰到不能释怀的事情,我就会用书写来舒缓我的心情,用文化来滋润心灵。我认为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要和前辈古人在精神上交流,这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更是鼓舞自己的过程。创作时环境氛围可能很安静,但是内心却是气势磅礴、宏伟的,有的时候,又如微风吹拂。我对传统文化有敬畏感,因为它帮我克服了很多的问题,学生时代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今所遇到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各种问题。”
         冯浩南对书法有着根深蒂固的喜爱,学习期间,不论是学医还是学商,他与书法的联系始终没有停止,甚至成为了他业余生活的主旋律,而书法也让他接触了国内外更多的朋友,人生的经历更让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愈加推崇。“在留学期间,国外老师喜欢了解中国文化,但当时很多中国留学生受到流行思潮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不甚了解,无法满足老师们的求知欲。国外老师知道我会书法,便找到我告诉了我他们的困惑,并愿意与我进行更多地交流,通过我了解他们心中神秘的东方和璀璨的中国文化。有一次,我去一家国外餐厅用餐,因我与老板的交流礼貌且舒适,他突然问我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我告诉他我是中国人。这件事让我感到不解和困惑,为什么他没有首先问我是不是中国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学校设立了相关课程,但是我觉得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到了大学如果不是专业,根本学习不到太多的相关知识。”冯浩南说。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缺失,也让他毅然走上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
 
        冯浩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她的包容性很强,她可以被打破,但不会被瓦解,打破后会把外来的优秀文化兼容并蓄并展现出勃勃生机。而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书法教学,从最基本的笔画和文字教起,先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现在文字的前世今生,与文字建立感情,能在书写中用心与文字沟通。当他们再去读一些古代文化著作典籍时,理解就会更深一些。冯浩南说:“我们的文字与国外的不同,我们的文字是有灵魂的,文字的表意特别强,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们对文字的热爱,要通过书写与文字建立感情,这样我们阅读的水平也会提高。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其实是很大的,可对于阅读后的收获却不尽如人意,我觉得就是我们和文字的情感的建立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说,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尤其是对于传统书法的学习存在缺失,我觉得很可惜。”他经常告诉学生:“我们的民族是汉族,我们的文字是汉字,国外朋友在谈到中国时,往往会把中国文化以秦汉文化、汉唐文化代称,这些都会有一个‘汉’字,而且隶书是与当今文字最为接近,且距今历史久远的书体,所以隶书的学习对于我而言更具意义。为什么学生喜欢到我这里来学习,因为在我这儿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法的技法,我也会穿插讲很多与之相关的知识,比如文字的演变、中华传统节日。在节日里,我愿意与同学们讨论节日和假日的不同,过节的意义在哪里?它的历史是什么?所以每逢传统节日,我就会与同学们分享节日的起源、历史沿袭、节日习俗等内容,倡导大家过传统中国节,过有文化的中国节。”
 
         谈到冯浩南的书法教育之路,他告诉记者:“我只是希望做好书法基础教育。我一直和学生们说,我不可能成为你们最重要的老师或是最终的老师,因为每一个学生在我眼中都是可造之‘材’,我的任务不是直接雕琢,而是把他们身上的毛刺刮一刮,大样就出来了,等这些学生碰到更好的老师时,人家才好下手去雕琢造就。现在要把青少年书法教育工作做好,要做好这份工作还需要我们走出去,去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广泛交流。例如从2016年开始我就组织学生出国,或者在国内的其他省份进行文化交流,让孩子们从当地一些人文景观中去获取更多的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与当地的书法家和学习书法的同学们进行交流,相互促进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和家长非常接受,也很喜欢,感觉到孩子的收获很大。通过活动鼓励学生们能够从内心去体会中华文化之美,当他有了这样的美妙感受,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当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后,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文化自信。所以说,孩子们学习书法应该更加立体化的,而不是单独的文字存在。文字承载着文化,书写就要有一定的内涵,这也是我做书法教育一直所秉持的,只是努力用书法教学把文化传承下去。”
         不仅从事书法教育,冯浩南还通过社会活动传承着传统文化。他告诉记者:“本身我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同时担任基层支社负责人。我们每一位成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之中,而我们支社便以传统书画交流作为我们进入社区的切入点,还将社会服务品牌确立为‘传统书画公益讲堂’。我们除了在社区开展公益讲堂之外,还与七里河区文化馆等部门和机构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起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转载自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