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内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社内要闻 >

张鸣实副主委参加全省政协系统委员和干部学习培训班并作发言

来源: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作者:张鸣实 发布日期:2020-09-09 09:09 点击量:
【字体:
        9月7-9日,甘肃省政协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委员和干部学习培训班”,就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进行理论培训,张鸣实副主委参加了培训班,并代表九三学社省委会做了《提办相结合,推进提案工作》的交流发言。
        发言主要内容:近些年我每年立案提案都稳定在10多件,2019年立案11件,8件提案获重点提案和省政府重点办理提案,获优秀提案1件。总体来看提案质量在稳步提高,作用在逐步显现,这里对推动提案工作谈以下3个方面的体会。
        一、社内完善的参政议政机制是提案质量提升的保证
        一是抓聚焦推进提案工作。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十三五”规划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和精准扶贫等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凝聚力量,发挥优势,统筹谋划,多出精品。二是抓调研推进提案工作。在实施社中央和省委统战部有关重要课题调研中转化提案,加强与人大、政协、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共同参与调研,把提案工作推向更高层次。三是抓整合形成合力。探索参政议政工作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成员的作用,拓宽参与面,充分发挥组织的整体功能。四是加强参政议政队伍建设,定期举行参政议政培训和交流研讨。完善与省直部门对口联系机制,信息互通、开展联合调研、资源共享,提升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
        二、密集的参政议政实践活动是提案质量提升的前体
        2019年承担了省政协交办的“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我省十大生态产业及带动性项目建设情况”、“脱贫攻坚产业培育”等监督性视察,开展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帮扶和扶贫易地搬迁专项监督,提交10多篇调研报告,并作重点大会发言。频繁的基层调研把握住了省情、贴近了群众、熟悉了产业。2019年底,分析当前我国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行,造成了企业裁员、岗位流失、就业压力上升的困难,稳就业已成为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如何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创造就业岗位和稳定就业岗位并重,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提出了《关于我省精准施策稳就业的提案》(第196号),提案建议:切实履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稳就业的政策、以稳企业夯实稳就业的基础、以大众创业做大稳就业的增量、解决重点群体就业保证稳就业的重点等四项建议,全力确保我省2020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三、提办结合是提案质量提升的关键
         1.注重提案办理前的沟通协商。省人社厅做为第196号《关于我省精准施策稳就业的提案》的承办单位,立即同社省委沟通,及时汲取提案的建议,针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企业面临潜在的稳岗压力、就业奖补政策落实存在困难,进一步完善了措施,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一系列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部署,加快实施“免、减、缓、返、补”政策组合拳。
         2.及时开展提案办理中的沟通协商。人社厅由分管就业副厅长带领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督查处、省就业服务管理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就业促进局6个处(局)负责人登门现场办理提案。统一认识,完善措施,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切实做好稳就业的若干措施》”、《关于保居民就业的工作方案》、《防范和应对大规模失业风险总体预案》。二是加大减负稳岗的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保费33.5亿元,缓交社会保险费2亿元。三是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下企业”、“省属企事业招聘”等解决2万多人就业,精准匹配推荐就业岗位5.9万人次。输转城乡劳动力513.8万人。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货款73.8亿元,吸纳带动就业14万人。以上措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4万人的50.5%。
        3.完善办理后的座谈协商。为了使提案办理协商走深走实,充分发挥提案的溢出效应,使提办双方相互促进。及时开展办理后的座谈协商,就下一步应对措施,通过协商思路更加清楚,措施更加精准有效,按照国家和省上工作安排和要求,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作为底线任务,举全社会、全系统之力加紧推动落实,确保稳住就业基本盘,推动相关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一是稳存量与扩增量并举,更好发挥政策促就业效应。二是促输转与稳岗位并举,实现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三是保重点与兜底线并举,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四是促进就业与扶持创业并举,积极拓展就业增长极。五是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并举,促进就业供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