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省委张鸣实副主委参加省政协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月协商座谈会
来源: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作者:张鸣实
发布日期:2015-06-19 10:45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一、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临夏、甘南州医院缺员70%,县医院缺员80%。二是医疗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45岁以上占大多数,高中级比例低、本科少、中专以下学历和后续教育学历人员多,妇科、儿科、口腔、影像人才缺。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严重短缺。条件艰苦、职业发展前途不大,人才吸引难、留住难、成长慢,致使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严重缺乏,卫生院有时有开不出处方,甚至无证行医的困境。四是医疗卫生从业者多年通不过国家的医师护士资格考试,存在占编上不了岗的尴尬。
二、促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1.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设立“民族地区卫生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出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教育优惠政策, 定向培养当地农牧村全科医生。要适当降低民族考生的高考分数线,在省内外医科大学开办医疗卫生的民族班。有个例子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近年甘南州在天津医科大签订签定了300人的委培协议,原本是件大好事,但要求考生总数要达到420分,结果出现了想去的分不够,分够的不想去。强化民族地区医务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实行全员岗位培训。建立民族地区内部三级医院间的定期巡诊和轮训机制。
2.出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优惠支持政策。吸引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将其学费(助学贷款)予以补助(代偿)。深化对口协作、帮扶,加强省级医院和民族地区医院人才合作交流,实行城市医疗卫生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到民族地区基层服务。出台民族地区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差异化优惠政策,降低乡镇(社区)、村两级医务人员资格考试分数线,适当放宽资格考试的学历要求。
3.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财政补助政策,适当提高省级和地方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突出多劳多得,收支结余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交由村(社区)卫生室承担,考核后将相应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将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用于乡村医生收入。将村卫生室也纳入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范围,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