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

[回顾]九三学社2004年提案2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2-20 00:00 点击量:
【字体: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动新时期项目建设

 

——关于我省实施发展抓项目情况的调研思考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20041020

 

发展抓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实施以来,在全省激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认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符合甘肃实际的“金点子”,找准了甘肃发展缓慢的“病根子”,牵住了甘肃快速发展的“牛鼻子”,指明了甘肃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好路子”。

一、发展抓项目完全符合甘肃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通过西部大开发谋求加快发展的实质内容最终要体现在一系列开发项目的落实和取得实际效果上,从甘肃的实际看:一方面,甘肃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投资拉动,消费带动与开发式带动的能力非常弱。从消费需求看: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处于全国末位的水平,购买力严重不足,消费能力有限,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足。特别是农村市场消费乏力,占全省人口的73.4%70个县的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14%,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省的31.4%。同时由于消费市场体系不健全,商品物流业发展滞后,业态层次比较低,消费环境和质量不高,居民消费观念落后。从外向型经济看:全省累计年出口总额仅占生产总值的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低,全省86个县市中有60个县市基本没有出口,甚至也没有一分钱的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拉动便成为全省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投资增长则必须以项目为主要载体。另一方面,各地高举项目建设旗帜,引导经济快速增长的实践,充分检验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经济欠发达的我省陇南市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2000年以来全市新上50万元以上的项目1051个,建成1009个,总投资68.92亿元,完成投资50.26亿元,其中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75项,完成58项,有力的改善了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山丹县依托草畜、洋芋、油料、啤酒大麦四大产业基地,论证新上3000吨牛羊肉、5000吨马铃薯全粉、沙棘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组织实施百万只羊产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既强了县又富了民;安西县通过不断深化项目建设对财政增收、扩大就业和夯实经济基础的认识,精心筛选了24个年度内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部门挂项,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头包抓,一月一督查,一季一点评,目前大部分项目建设进度良好,以确保今年GDP增长11%、财政增收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和城市化水平达到40%的奋斗目标。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甘肃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十分明显,“三农”问题相当突出,自然条件极其艰苦,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历史欠帐较多,甘肃充分利用这些年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西部大开发国债项目的支持,使交通、通讯、能源、支柱产业升级改造、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也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老百姓得到实惠和面貌改善最多的几年。实践证明,项目是加快发展的载体和突破口。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生态环境改善都离不开项目。没有项目作依托,没有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甘肃必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拉动力,千方百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物质第一性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甘肃结合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前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行动。

二、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甘肃很好地落实发展抓项目带来了又一次机遇。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部分地区和行业过度投资、乱征滥占耕地、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适时采取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我们认为,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应该坚决拥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的又一次机遇。从甘肃的实际看,目前在建、拟建的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29个,主要是以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为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项目只有7个,占项目总投资规模仅为1.3%。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都是经过国家审批立项而建设的,铝行业主要是节能降耗、减少污染,钢铁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水泥主要是推广干法生产。这次中央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遏制投资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煤、电、油、运供应紧张,而这些问题在我们省尚不明显,相反我们都有相对的优势:甘肃戈壁、荒漠资源相对丰富,国家核定我省的建设用地计划还没有用完;煤炭可以自求平衡;发用电基本平衡,年底前还将有52万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营,可以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品油仍是输出省;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与全国持平。上半年,我省投资增幅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西部大部分省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投资不足,应该说,甘肃总体尚未出现经济过热现象,而且相对来说我们的经济还缺乏“热”度,发展还不够快。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强调要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中央的宏观调控和省委的决策割裂开来,一味地认为“上边一严管,下边难发展”,看不到新形势给甘肃带来的新机遇和自身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总感到甘肃落后是“没治”了的事。实际上,甘肃的薄弱环节恰好是农业、交通、城乡基础设施、科教和环保等,我们完全可借势把这些领域很好地发展一下。国家限制的过热行业,恰恰又是我们的相对优势产业,无序的竞争少了,为我们这些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项目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更快更好的发展靠什么?靠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好项目就是抓科学的发展。当前应切实注意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思想上应彻底解放,行动上要敢破禁区。目前,虽然全省上下抓项目的愿望很强、劲头很足,但有两个突出难题没有被破解。一个是缺乏好项目、大项目;另一个是缺乏懂项会抓项目的人。因此,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抓项目的认识,起码应突破这样几点:一是不拘泥于原有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的约束。甘肃人搞项目,往往摆脱不了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习惯于就原有产业优势、资源特点、技术能力搞雷同或相近的产业发展项目,开发思路比较窄,眼界也比不开阔,搞来搞去,无非是些能源、原材料、重型机械加工、建材、冶金等,产品多为“傻大黑粗”的大路货。应坚决打破这一程式,在产业和行业跨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产业、新领域寻求重大突破和全面发展;二是不必过分担心有“重复建设”之嫌。国家不允许再上重复建设项目,并不是别人已有的产品我们就一概都不能搞。如果那样,我们还能干点什么呢?哪有那么多的新项目可抓呢?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要竞争就得有重复,康佳、海信、海尔这些电子行业的后起之秀,都有在重复建设后迅速壮大,而取代了原有的电器王位的。关键是要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用创新和超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三是不必担心有项目干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是趋利性的,任何项目都不可能只是西部人、甘肃人自己去搞。只要有项目、有政策、有条件,会有人带资金带技术上门来寻求合作发展的,关键是要拿出几个象样的项目供投资者选择,并以良好的服务留住投资者。

第二,应进一步拓展发展抓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项目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项目,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项目带动聚集生产要素,使资金、劳动力和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和平衡发展,这其中包括土地的集约经营、生产环境的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第二个层次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以项目带动战略来检验政府职能是否转变到位:第三个层次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带动投资的可持续增长。根据我们对永昌县的调查,去年10月份以来,全县共签约项目41项,签约资金达到6.23亿元,虽然总体势头不错,但大部分项目层次不高,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明显带动作用和对长远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大项目,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为7项,且没有一个外资项目,符合上述三个层次的项目偏少。

第三,应更加注重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项目。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而产业集群是通过培育由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聚、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区域加工制造中心形成的,比如以福州、厦门为基地的电子、机械制造和以湄洲湾两岸为基地的石化行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一个个前后呼应、上下承接的产业链。定西的马铃薯、临洮的花卉、永昌工业示范区、河西的制种和酿造葡萄、以及草产业等都有这种雏形,在项目的规划和引进上为壮大已有的产业集群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不能搞“拉朗配”,要尊重市场规律,最终形成什么样的产业集群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第四,应当把发展抓项目与改革抓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甘肃由于长期坚持对大中型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大面积的技术改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去年以来,酒钢、金川公司、兰铝、连铝、兰州卷烟厂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组与改造的成效逐步显现,有力的支撑了全省工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大中型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78%,增速达18.8%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8.42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倍。我们的调查也同时显示,各地普遍在抓项目上对政府以及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很大,企业抓项目、促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实践证明,只有把抓项目变成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企业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工作才显得有抓手、有效率、能落实。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加大股份制改造、下划企业推出国有序列、部分企业国有企业依法破产和企业分离办社会等方面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改革措施,提升地位,提升比重,提升水平,放宽市场准入。努力增强企业通过抓项目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第五,抓项目应把吸纳和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点,并成为全民创业的实际行动。抓项目要向外更要向内,一方面要把民间资金吸引到投资领域,真正转化成资本,项目建设才能够成为有源之水。庆城县坚持用好的思路聚集民间资本、用好的项目盘活民间资本、用好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的做法效果就比较好:武威市选派优秀干部到民营企业帮扶工作,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要在抓大项目的同时,及时把抓项目延伸到全民创业上来。永昌县实施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两年多来,目前全县已落实致富项目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4%,户均实现项目纯收入3513.6元。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创业观念、竞争意识和商业理念,把扩大干部群众的致富愿望转化为通过抓项目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激活和发挥每一个人的创业热情,使每个人都成为市场主体,使人人成为投资者、人人成为创业者、人人成为建设者。

第六,发展抓项目应统筹兼顾,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仅抓好经济项目,同时也要抓好社会、生态、改革、民生等各方面的项目,谋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抓经济项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加总量,是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抓社会项目,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抓“三农”项目,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环节;抓生态项目,保持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抓民生项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政权巩固的具体体现。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解决好抓什么项目、怎样抓项目和为谁抓项目的问题。

第七,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项目投资的盲目性和行业投资项目过度重复建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政府投资宏观调控部门、行业投资监管部门、金融信贷机构、投资项目业主等与项目利益相关者,缺乏正确的投资信息指导是主要原因,“项目上马扎摊子,项目竣工散摊子”现象相当普遍,人工纸介质为主体的项目监管模式难以应对数量巨大、行业众多、地理分布广泛、建设内容复杂的项目,既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又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研究和统计表明,投资建设项目中10%33%的成本增加都与项目信息沟通处理有关。因此,必须立足我们已有的信息化基础,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作为两大技术支柱,通过项目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建立起我省项目管理的投资、稽查、宏观监测平台,推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考虑先在省重点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大型骨干企业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全省抓项目的指导和项目信息的沟通处理,示范带动全省项目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