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2012年度调研报告展示-5

来源:未知 作者:赵金云 发布日期:2013-04-23 10:07 点击量:
【字体:
弘扬黄河旅游文化 振兴甘肃旅游产业
 

    建设文化大省、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甘肃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按照国家把甘肃建成文化大省的要求,坚持历史性、时代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以黄河为载体、旅游为平台,打造“黄河明珠、山水城市、丝路重镇、水车之都”的城市形象,发展壮大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节点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落实省委提出的打造沿黄经济带的战略部署,是充分依托优质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振兴甘肃旅游产业,建设旅游文化大省的题中之义。
    一、甘肃旅游产业本质是文化旅游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潜藏着丰富的、厚重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应进一步加强与旅游业的融合,文化旅游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在甘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要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和助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综合价值。全面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从而助推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产业性质是文化旅游。
    甘肃深居祖国内陆,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形成地、文明肇始地和文化发祥地,蕴藏着规模庞大、结构丰富、品质精良、底蕴深厚的各类文化资源。可以说,甘肃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旅游宝地。
    (二)甘肃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是文化旅游资源。
    尽管甘肃在自然旅游资源特征上也极具相当的规模和丰度,但是在自然旅游的发展空间上,很大程度上是甘肃文化旅游的背景和补充性要素,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立价值较弱,而文化旅游资源的体量、结构、资源竞争力和价值均远远高于自然旅游资源。
    (三)甘肃旅游产品的基本种类是文化旅游产品。
    无论是已经开发出来的,有相当国内影响力,甚至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产品,还是处在潜在状态有待开发的旅游产品,甘肃旅游无不紧密地和文化相关联,打上了深厚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烙印。可以说,如果抽掉了甘肃各类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甘肃旅游产品就失去了根基和灵魂。
    (四)甘肃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文化旅游市场。
    甘肃旅游市场的重点是国内旅游二级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是由甘肃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和旅游产业的文化性质决定的。甘肃特殊的地形条件、区位条件、气候条件和旅游成本条件就决定了甘肃旅游产业对游客提供的产品核心价值是文化旅游观光、文化旅游休闲、文化旅游度假、特种文化旅游等旅游价值。
    二、弘扬黄河文化,大力振兴黄河文化旅游产业
    “黄河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文化引以为豪的最大优势。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泽润神州,远播寰宇,绵延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旗帜,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和保护黄河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旅游,繁荣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是时代的呼唤,是华夏黄河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因此,必须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做足黄河的文章,以黄河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和振兴黄河文化旅游产业。
    (一)振兴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政策导向、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特别是要加快旅游与黄河文化融合的步伐,推动黄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政府在市场准入、财税调节、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的有力扶持和推动。
    (二)振兴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提升黄河旅游的文化品位。能不能在黄河旅游产品和服务中体现出更多文化内涵,直接决定着黄河旅游业的品质和前景。提升黄河旅游的层次,增强黄河旅游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黄河旅游的文化含量。黄河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吃住行、游购玩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动黄河旅游项目的文化创新,提升黄河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提高导游的文化素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努力把提升文化内涵、体现人文关怀贯穿到黄河旅游的全过程。
    (三)振兴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打造文化旅游系列品牌产品。要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甘肃地域特点和黄河文化特色,打造优秀黄河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的黄河文化内涵。有条件的黄河旅游景区,要积极开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演出活动,丰富黄河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黄河旅游的经济效益。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为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甘肃、认识甘肃创造条件。
    (四)振兴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促进发展,合作才能共赢。旅游资源的区域互补性、旅游活动的空间连续性,决定了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必须走开放合作的道路。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协同性越来越强的大背景下,加强黄河旅游文化领域的开放合作,对于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入境游、出境游跃居世界前列,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当前,各地应当树立开放的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实现旅游要素流动的便利化。应当秉承合作的精神,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产品开发、市场促销、人员培训和旅游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惠共赢。我省应加强与各地旅游组织、及各地政府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掘、振兴黄河旅游文化。
    三、发展甘肃黄河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黄河在甘肃流经甘南、临夏、兰州、白银四个市州,全长约1000公里,沿途文化历史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当前,应当立足主要旅游景点,打造特色旅游景区。
    (一)打造永靖黄河三峡知名景区。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黄河古文化。由于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点,这里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并以其雄浑博大、底蕴深邃,在中国的古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被誉为西北高原古今文明交相辉映、中西文化交织荟萃、颗颗明珠流放异彩的靓丽风景线,是黄河古文化积淀最集中的地方。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文化大省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黄河三峡旅游文化内涵,提升黄河三峡旅游品位,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黄河三峡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加之去年省公航旅集团成立了黄河三峡旅游股份公司,有效整合了旅游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力开展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工作。项目实施后将极大的提升黄河三峡旅游景区的总体容量、文化底蕴、游览功能和主体形象,也将把该景区打造成我国西部休闲旅游度假的圣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景区游客人数突破三百万人次。
    (二)建设兰州沿黄休闲度假旅游圈。作为国内唯一黄河直接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可以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大力推进兰州休闲度假旅游圈建设。通过加强兰州游客集散中心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提升兴隆山—官滩沟、兰山—五泉山、什川梨园、安宁桃园等城郊休闲度假产品,延伸临潭冶力关、临洮花卉基地、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和政松鸣岩、渭源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构建点线结合、一带多极,辐射范围广的兰州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圈。
    (三)开发建设华夏文明黄河旅游专线。着力建设兰州—白银—平凉—庆阳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深度开发崆峒山道教文化、周祖农耕文化、黄土高原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展示甘肃深厚的华夏文明,带动区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建设兰州黄河风情线、景泰黄河石林、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平凉崆峒山、庆城周祖陵、庆阳公刘庙、农耕文化产业园等旅游景区,打造“道家养生”、“崆峒武术”、“庆阳民俗”等系列品牌旅游产品,形成集多元文化特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总之,在全省文化旅游大发展的战略层面上,要使甘肃成为全国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必须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我们应该把丰富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及现代文化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和聚合,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提升甘肃旅游的文化品质、文化档次与文化含量,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