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2012年度调研报告展示-1

来源:未知 作者:牛铮超 发布日期:2013-04-23 09:33 点击量:
【字体:
把生态资本战略做为西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
核心战略的建议
 
    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同样,作为为我国提供干净的空气和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淡水资源和其他生态资源的西部地区,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把生态优良、环境友好作为核心战略。因为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是西部的环境,而不是西部的矿产资源 ;西部大开发的核心不是进行近代工业开发,而是应用生态资本战略,实现可持续生态经济的发展。 这应该成为今后我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性目标。把生态资本战略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战略,才能实现可持续生态经济的发展。
    一、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生态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1  是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包括经济质量和优美生态环境质量。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反过来破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就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当然也必须是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致力于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生态经济发展范式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有不少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忽视了环境保护。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尤其在工业发展中,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速度、轻效益,重发展、轻环境,高耗费、高排放、低利用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不仅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给广大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为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是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区域开发战略的必然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区分不同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结果呈现出“遍地开花”式的高度分散的乡镇企业布局。工业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聚集经济。规模的企业聚集能带来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降低和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从而也有利于提取较多的企业赢利,用于环境保护。乡镇企业的聚集,还有利于大大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如十几家企业在一地共用一个污水处理厂,就比分散的企业各建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小得多。乡镇企业过于分散布局的一大弊端,就是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使污染源成倍甚至是几十倍地增加,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的蔓延,大大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区域开发战略,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国策。我国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以前通常限于地理上的空间范围,如东部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等。而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使区域发展理念超越了简单的地理空间范围,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要贯彻好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落实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定位的区域开发战略。只有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调整产业方向,引导企业合理区域集中和规模经营,才能避免走“遍地开花”办乡镇企业的老路,才能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才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西部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应该属于限制开发,有些地区甚至是禁止开发地区。
    3、是审慎对待西部能源及其它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增加较快,尤其是近两年来,一方面是以石油为代表国际能源、矿产资源价格的不断攀升,造成了世界经济的紧张和恐慌;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的消耗直线上升,显示出了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于是,一些投资者开始把开发的目光转向西部地区丰富的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甚至转向了那些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的西部地区。迫于GDP增长和“出政绩”的压力,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最捷近的路子就是能源、矿产资源的开挖。仅以煤炭开发为例,目前在新疆年产上千万吨原煤的煤矿开发项目纷纷立项,随后紧跟着就是“煤变油”、“煤制气”、“煤焦化”、“煤发电”的后续项目的论证和上马……,然后就以“输油”、“输气”、“输电”等形式把加工成的“精品”送往东部地区。内蒙古也是如此,仅鄂尔多斯地区立项的大型煤矿开采项目就不止一个。这将会给当地留下需要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治理的环境破坏。而那些矿产资源条件差的地区就盲目引进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污染重、效益差的项目和企业,在生态环境上已经甚至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4、西部生态资源丰沛对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意义的必然
    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干净的空气和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淡水几乎都来自中国的西部。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印度洋热带暖湿气流的进入,相反却造就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干燥和寒冷,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的南下,经常易刮西北风。更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大气的环流也是自西向东的方向运动,保证了西部空气的洁净。中国西部空气的洁净程度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中国中部、东部的空气的洁净度,对整个中国至关重要,强劲、洁净的西北风刮走了中国大陆上空的工业阴霾。长江、黄河、怒江等这些养育了中华民族的淡水河,都发源于西部。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青海、西藏、新疆及甘肃西部一直处于“未开发”或“浅开发” 状态,正是这种未开发的状态,几千年来一直向中国广大的中东部地区提供着生命之源的保障:干净的空气和源源不断的淡水。试想,如果黄河或是长江至少有一条河流消逝,那么,对中国的影响会怎样,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又会怎样。
    因此,西部生态资源丰沛对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为了使中国西部较好的自然环境尽可能长久地延续下去,就必须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发展西部区域经济中任何项目的实施都必须做到“零改变地貌”、“零增加用水”、“零排放任何污染物”,走区域经济“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按照目前中国的科技能力和经济实力,西部大开发国策下的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不进行近代工业开发。
    5、是西部地区紧迫的生态脆弱环境的迫切选择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评价是:先天不足,并非优越;人为破坏,后天失调;退化污染,兼而有之;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后果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巨大的生态赤字成为民族生存的最大危机。据该研究报告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且大多集中在西部,而90.7%的生态脆弱带都在这一区域,中国西部地区大部分位于高山或浅山丘陵地带的内陆地区,正好全部处于生态脆弱带上。生态脆弱带的七种类型,西部地区全部具备: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接带、农牧交错带、水路交接待、森林边缘带、沙漠边缘带、梯度联接带。而这七种生态脆弱带正好是西部经济的重点发展区域。西部地区生态先天脆弱,后天投入不足,发展缓慢,据统计,在全国26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县)中,西部地区只有37个,只占到了14.17%,与西部地区所占的70%以上国土面积之比,形成巨大反差。加之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与东部及发达地区相比,整体经济发展滞后,区域经济起步晚、水平低、发展慢,且以农业为主,现代工业相对欠发达。这样的现实就使得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中,极易进入这样两个误区:一是拼资源,以资源的过渡和不合理的消耗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二是由于政绩导向驱动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在发展经济的具体项目选择上,环保的标准就会降低,极易陷入重发展、轻环境的臼绊。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高耗费、高排放、低利用的项目就会纷纷涌入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加剧了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带区域环境污染的蔓延,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给西部地区的环境、生态资源造成破坏,给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二、把生态资本战略做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的意义
西部地区不仅是东部经济中心区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生态屏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为支撑,走生态化道路。把生态资本战略作为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战略,才能实现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资本”是指人类花费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本。这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生态资本存量,可以在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中,为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超值剩余价值或丰厚利润收益。运用“生态资本”的理念,把它作为整合西部区域内有形和无形的优势资源的一个总枢纽,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全面地发展战略,就是“生态资本”战略。这个战略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运用这一战略取得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全面发展的省市和地区也很多,但恰恰是生态非常脆弱的西部,发展生态资本的步子却落后于全国。
    (一)实施“生态资本”战略,可迅速变生态“原系统”无形化的存量资产为“有形化”资本,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超值剩余价值或丰厚利润收益。
    (二)实施“生态资本”战略,可以提升和优化西部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三)实施“生态资本”战略,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扭转西部生态脆弱的困局。
    (四)实施“生态资本”战略,可以整合西部各区域的旅游资源,大幅度地提高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辐射源”。
    (五)实施“生态资本”战略,可以实现“城市要素”集聚战略,为西部城市经济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开拓出新思路和新天地
    三、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1、 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的实施,要在国家区域经济规划、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生产等环节上进行监督和管理。西部区域经济生态化建设存在被动性推力,如西部地区本来就缺水,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水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如果再上一些污染项目或高耗水耗能项目,情况会变得更糟。因此,必须加强生态原则的监督和管理。
    2、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的实施,不仅是一县一市的事情,也不仅是一两个中心城市的事情,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事关整个区域内可持续生态经济战略发展的全局问题,是事关国家的生态屏障和为中国中东部地区输送有益生态资源的战略问题。为此,国家要建立西部区域经济生态化促进和补偿机制,一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地引导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的实施。二是国家要建立西部生态化补偿机制,对为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牺牲工业项目的西部县(市)进行相应的补偿。保障国家的生态战略安全。
    3、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的实施,所涉及的不是一省一市的利益,而是涉及到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要建立区域生态协作机制。省区与省区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一个县域中心与周围农村之间、中心城区和周围县(市)之间建立生态协作机制,才能保证整个区域、甚至整个西部地区生态的良性循环。这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4、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的实施,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应建立西部区域经济生态化实施的国家财政保障机制,同时建立西部生态国家战略发展基金,加大对西部生态化实施的补偿力度,同时,加强西部生态化的科技投入,积极扶持西部区域经济生态产业、环保产业、生态生物工程项目、生态人居项目的顺利实施。积极整合、吸纳和协调各方力量,保障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化战略的实施,打造安全可靠的国家生态屏障和生态储备。
    5、建立促进西部省区积极发展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战略的政策倾斜和保障政策及导向机制。
    总之,发展西部区域经济生态资本核心战略是历史性必然选择,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才能实现西部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