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地方 >

九三学社天水市委赴武山县高楼乡高尧村开展帮扶工作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4-24 00:00 点击量:
【字体:

九三学社天水市委赴武山县高楼乡高尧村

 

开展帮扶工作

 

近日,社市委主委孙新民、副主委赵正录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武山县高楼乡高尧村开展帮扶工作。

武山县高楼乡高尧村是社市委会确定的帮扶点,为了更深入,更好地搞好帮扶工作,使高尧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社市委会领导不怕山高路远、阴雨连绵多次来到武山县高楼乡,深入高尧村走访贫困户,进行实地考察。高尧村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群众需要办的事情很多由于近期连日阴雨,高尧村护村河堤因资金短缺尚未完工,今年夏天,因暴雨突发导致一村民死亡,农田和民房数次遭山洪破坏。市委会决定帮扶工作应从最紧迫修建护村河堤入手。全体社员在市委会倡议下踊跃捐款捐物,共捐衣物300余件,捐款1750元全部用于修建河堤,初步帮助高尧村渡过难关。

 

天水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市涌现出大量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些协会积极活跃在农村流通领域,在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我市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民政部门服务到位,广大农民热情参与,协会自身运作日趋规范的良好态势。近日,九三学社天水市委组织相关专家赴两区五县20多个乡镇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运行情况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开始基本上是农民自发的行动,发展较慢,过程一直比较艰难。近年来,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有关部门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原则和“树典型寻经验,边发展边规范”的总体思路,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典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势头良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帮扶作用己初步显现。

根据调查,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76,拥有会员9.24万人,年代销农产品13.4万吨,代购农用生产资料2.18万吨,年销售收入总额1.52亿元,产生盈余2902万元,合作组织成员较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目前,已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1,占合作组织总数的21 %,其中,工商部门注册的24,民政部门注册的84,农业部门注册的94;未登记注册的615,占合作组织总数的79%。从行业划分看,种植业的432,55.6% ;畜牧业的192,24.7% ;农机的11,1.4% ;其他的141,18.3%。从服务内容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241,31% ;以加工服务为主的45,5.8% ;以仓储服务为主的32,4.1% ;以运销服务为主的116,15% ;其他的342,44.1%。从运行情况看, 13%的合作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健全,合作组织功能发挥较好; 87%的合作组织有关制度尚不健全。

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种类及特征

通过调查摸底,我们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分为: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技术经济实体型和技术经济企业型四种:

技术交流型。即“协会+专业户+农户”。这是农技协会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在本会会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观摩、传播。

技术服务型。即“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主要是对会员进行技术服务,同时提供良种和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农机作业和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供应。有些还自选课题,进行科研开发,取得成果后予以推广。

技术经济实体型。即“协会+实体+农户”。通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实体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把服务内容贯穿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如秦安县郑川乡果农协会,每年年初就与果农签订合同,预付定金,产中提供套袋、反光膜等科技服务,产后包销,消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

技术经济企业型。即“协会+企业+农户”。“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成为新兴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如武山县城关镇清池村蔬菜研究会创办的清池蔬菜农资经销公司,属股份制公司,入股37万元,使蔬菜生产实现了“四不出村”。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性:

一是科普活动的广泛性。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传递科技市场信息,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专业技师培训,培养科技骨干,对外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进入技术市场。

二是服务功能的扩展性。以技术服务为起点,把服务功能扩展到发展产业的全过程中,有的已成为产、工、销一条龙服务的技术经济实体。甘谷县新兴镇雒家村蒜苗协会会长雒自强谈到,没有成立协会时,农民各自为阵,应对市场的能力差。现在通过协会,无论在蒜苗新品种的引进上,还是在市场的销路上,都有了依靠和保障,增强和提高了当地的蒜苗竞争力,不但没有出现蒜苗难卖的情况,而且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价格。

三是专业技术的先进性。集中了当地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尖子,并与专业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或合作关系,能够不断补充和引进新技术。

四是组织管理的民主性。一般由农村科技能人牵头领班,以科技示范户等科技骨干为主体,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而成,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筹资金、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五是组织形态的多样性。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形式不拘一格。需要时组织起来,无事时名存实亡。

总之,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向合作经济实体发展,这部分协会大多数名称虽未改变,但实质上已经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社或股分合作制公司、企业或联合体。走上这条道路并能达到合作经济实体的农户数虽寥若晨星,但他们却代表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的有效组合,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

1、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麦积区下曲葡萄协会,每年种植葡萄2500,年产鲜果450万斤,收入360多万元,人均收入3050,葡萄收入占了近60%,而且一村带动了社棠镇,现在社棠镇有80%的农民种葡萄,面积达2万多亩。

2、有利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甘谷花卉协会理事长姚天基,成功培育出13种月季花,引进国内外品种960,使月季花种植面积达650,年产月季花400万株,产值达260万元。在其示范辐射下,全县月季花面积增加到1500,其它花卉800,年产值3100多万元。在广州民博会上拿回14项金奖,被人称为“月季大王”,花卉协会的发展实现了花卉的产业化。

3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调查中,秦州区太京镇甸子村村委会主任杨茂娃谈到,原来种植大蒜收益低,主要原因是蒜农应对市场的能力弱。村大蒜协会成立两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但不愁销路,而且价格也提升了。据了解,秦州区太京镇政府通过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单个的农民和广阔的大市场连结了起来,提高了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减少了蒜农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了大蒜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激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全市88个县乡村果农协会重点推广了高接培种、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合理施肥、节约灌水、病虫防治、果实套袋、覆盖生草、生化调控、贮藏保鲜等10大技术,保证全市“百万亩”果园的增产、增收,总产值由2000年的2.4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88亿元。

其次,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用越来越凸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建立与发展,有效地整合了农村各种资源,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第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如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补充,再一次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为加快“三农”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在调整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开拓市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1、促进了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始终以市场为导向,用最小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在调优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对接相关龙头企业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初步形成了“一方一业、一地一品”的良好局面。如围绕武山滩歌黑池殿村无公害蔬菜协会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黑池殿为中心的生态型无公害蔬菜产业;以麦积下曲葡萄协会为依托,辐射带动社棠、马跑泉等周边乡镇的优质葡萄产业带已经形成;在秦州区藉口镇四十铺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藉口镇已发展成为了秦州区最大的优质果品基地,苹果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全市已建起优质干鲜果基地36,建起牛羊猪鸡等畜禽基地46,建成蔬菜基地34,蔬菜专业村391多个,蔬菜种植面积61.85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50万吨。

2、拓宽了农村市场。近年来,我市的一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努力打造名优品牌,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使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销售渠道明显拓宽。秦安县郭嘉镇槐庙村支部书记李进元组织创办的秦安县郭嘉镇果农协会,2006年与上海、浙江、新疆等省区果商签订了果品销售协议,销售果品1800吨。麦积区伯阳镇曹氏村果业协会于2002年开始与吉林长春果品公司签订了10年的销售合同,协会按规范化生产标准组织生产,进行订单农业生产。麦积区下曲葡萄协会在积极争取国家863项目的同时,还建立了“电脑农业培训站”与互联网相连,在全国农产品互联网上开设“下曲葡萄”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发布信息,经销果品。

3、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和质量。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能够把分散的个体农户组织协调起来,在技术、服务、信息、市场等方面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农村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初步实现了对接,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如下曲葡萄协会采取规范种植,建立无公害农药、有机肥经销点,控制产量,划分等级、统一价格等措施推行绿色无公害葡萄生产标准化,产品品质明显提高,下曲葡萄屡获殊荣,在市场很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执行的果、菜、畜大宗农产品技术规程及地方标准33,其中,天水市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肥料使用标准、农药使用准则及生产技术规程等7项标准,已发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并付诸实施;建立武山韭菜、下曲葡萄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5,面积达到万亩,包括洋葱、胡萝卡、西红柿、水萝卜茄子、辣椒、马铃薯、大蒜、甘蓝、大白菜以及双孢菇、香菇、金针菇等10多种作物;全市有20个农产品通过绿色品牌认证,其中蔬菜已获得 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10,注册商标19,无公害产地认定9个。 

4、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建立与发展,有效的弥补了政府职能转变不快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办成了一家一户难办、乡(镇)、村组织难统、政府部门难包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结构怎么调整”、“农民怎样有效种植经营”的问题,较好地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据调查了解,现在全市凡是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村镇,无论其经济发展前景还是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调查发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的党、政组织和领导对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重要性、紧迫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引起社会的方方面面足够的重视,引导、扶持力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组织结构松散。一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由少数大户或农户自发组织起来,组织体系松散,行业代表性较差,权威性不够高。人员相对不固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其活动也根据季节和市场的需要而定,具有很大的季节性和临时性;组织体制不健全与决策机制运行不规范;覆盖面过窄,其会员一般不超过全行业的20-30%,一般会员农户缺乏参与动力,协会掌握信息不充分,综合性协调功能难以发挥。

三是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部分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社会影响力不高。机构不全、体系不稳、组织化程度不高,按照边发展、边规范、边登记的管理原则,协会做到成熟一个,登记一个,规范一个。目前,大多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存在会员人数少、缺资金、缺场所、缺专职人员的现象,协会综合实力较弱,较难起到带动一方的作用,有些甚至处于名存实亡的“休眠状态”。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存在《章程》制定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健全等机制运行不良现象:1、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是《章程》制定不规范、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不齐;2、“三无”(没有固定的协会场所,没有常设机构,没有固定专职人员)情况存在;3、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按照按照《章程》开展活动,规章制度流于形势,基本没有开展业务活动,协会的操作和发展往往是“能人带着干,能人说了算”,一般会员很难发挥其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四、职责不明、功能单一、成效不明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最大限度为会员服务为宗旨,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搞好协调,维护会员利益;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指导;开拓市场,畅通流通渠道。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无论农民,还是协会的发起者,甚至少数领导,对农村专业协会的 “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能正确把握,宗旨不能深刻领会,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有的农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立能力、自我发展功能不强,有依靠组织习惯,在合作时只能赢不能输,也就是只能利益共享,但不能风险共担;有的种养殖大户和能人缺乏奉献精神,对领头组建农村经济协会总是顾虑,怕泄露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怕同行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干部注重眼前利益,把上级给不给钱和给多少钱作为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前提,忽视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潜在效益。       

五是人员素质偏低。一些协会的工作人员多数兼职,且大多缺乏专业知识,业务不熟,服务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此外,由于待遇、职业声望等不高,协会很难招募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六是缺乏经费支撑。由于政策等其它方面的原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出现了融资难,筹措资金难现象,绝大多数协会都没有固定的注册资金,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七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市各级还尚未出台有关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管理,依然是通过一部社团管理条例,而现有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很难达到社团管理条例确定的登记条件,使得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难以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和获得充分的合法性。

八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缺少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如农业、民政、工商、科协等部门都可以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管理;部分管理部门不能从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加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去开展工作,特别是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挫伤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壮大。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要在增强做好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责任感、紧迫感上下功夫,做文章。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明确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真正把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专项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各项政策和落实措施,丰富发展的内涵,破解发展的难题,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时,各级政府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登记主管部门要满腔热情地扶持各级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业务指导,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资金筹措、财务管理、税收减免、人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保障协会的合法权益,确保这一方兴未艾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兴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要认真开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试点工作,抓住机遇,积极引导,因地制宜,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总结经验,典型引路,推进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坚持依法办事,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与发展,加大宣传合作的力度,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合作组织协会的热情。要注重培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的领头人,支持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乡镇有关部门的人员、村干部发起组建专业经济协会。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共同创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形式新颖多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是整合有效资源和力量,提升农村现有专业经济协会质效。首先,加强内部自律性管理,坚持民间性、自愿性、非营利性原则;其次,以服务为宗旨,反映企业和农户的意愿,为会员提供信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协调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指导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建立自主竞争机制,坚持民主办会,独立开展工作。采取民主管理方式,会员要以协商、公平的原则来处理行业内部的事情,所有会员企业和农户不分所有制特征和经营规模都拥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决策机构经由全体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并按照民主程序制定章程。打破垄断格局,建立竞争机制,激励协会不断改善业绩,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四,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要采取先培育发展后规范的方法,逐步引导协会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

四是结合农村实际,加快发展急需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首先,在优势行业、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专业经济协会,为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注意优化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布局结构,按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按照产品、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功能设立协会,积极吸收行业内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户入会;第三,把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适应区域特色和外部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类专业经济协会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能力和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定期对乡村干部、基层业务人员和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广泛开展宣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在培养、普及和提高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六是强化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的落实。各级农业部门在贯彻落实好已有的各项法律、政策的同时,要积极与税务、工商、金融机构、国土等部门协商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登记和资金支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税收、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法规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中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〇〇七年十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