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建议 >

[回顾]九三学社2005年提案3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2-20 00:00 点击量:
【字体:

 

实施科技投入跨越式发展战略

 

促进我省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

 

在过去十年中,甘肃省科技投入总量指标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科技投入增长慢于主要经济总量增长,企业和地方科技投入偏低,这种状况使我省科技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省份的差距逐年拉大,导致我省科技竞争力持续下降。同时,极低的科技投入也与我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相适应,难以支撑起我省现有科学技术体系的正常运转,更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紧迫需求。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及未来十年中,我省科技投入必须实施激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省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一、国际、国内科技投入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科技投入现状与发展趋势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世界各国都把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作为提升本国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各国科技投入呈现出大副增长的趋势。2002年,日本、法国、英国、韩国R&D经费支出已分别达到1240314293138亿美元,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12%2.20%1.88%2.91%2003年,美国R&D经费支出更是高达2846亿美元,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62%。我国2003R&D经费支出也已达到186亿美元,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1.31%,经费支出总额和比重均大大高于巴西和印度2001年的水平。

各国在科技投入迅猛增长的同时,还通过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对未来几年或几十年的科技发展目标、科技投入指标做了明确的规划。200211月,欧盟正式启动实施了第六个科技研究框架计划(FP6)。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各成员国R&D投入占GNP的比重要提高到3%。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科技投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8%以上。日本在2001财政年度开始实施的第二个科技基本计划提出,要保证政府科技投入占GDP1%,争取五年内将科技投入提高到24万亿日元(约2000亿美元)。韩国科技部在其《2025年构想》中提出,20012005年在信息、生命、纳米、环境、文化五大领域的研发投入每年增长22%,五年共投入10兆韩元。到2005年,韩国科技地位世界排名要达到第12位,超过其它所有亚洲国家;到2015年,韩国要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研究中心;到2025年,韩国将在一些可与七大国水平相当的领域内保持科技的竞争力。印度实施了20032007年科技投入倍增计划,要求到2007年,将R&D投入占GNP的比例提高到2%。巴西提出在2010年前,R&D投入占GNP的比例提高到2%

一项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到2020年,美国R&D经费支出将达到5134亿美元,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日本、德国R&D经费支出将分别达到274286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三位。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也将达到640亿美元,超过法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排在第四位。

(二)国内科技投入现状与发展趋势

1、全国科技投入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十五”科技规划提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2003年,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R&D经费支出分别达到3459.11539.6亿元,分别是1995年的3.594.12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17.34%20.40% “十五”前三年,由于基数的增大,使年平均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都在两位数,达到13.81%19.79%。由于科技活动投入增长大大超过了GDP增长,从而使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迅速提高,从1995年的1.67%0.60%提高到2.97%1.32%

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科技拨款也快速增长,全国财政科技拨款额从1998年的466.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975.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90%,全国财政科技拨款额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2003年为3.96%。其中,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从1998年的148.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35.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65%,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3年为1.95%

2、各地区科技投入现状及位次变化

分地区看,各省、市、区科技发展规划也都对科技投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江苏省科技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九五”期末,全省研究与发展经费达到全省GDP1.5%,2010年达到2.5%,省、市、具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占财政实际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7%3%2%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达到45亿,省、地、县三级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达到1.5%1.3%1.1%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7%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规划纲要规定,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每年科技经费支出增长要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力争年递增率达到30%以上。

19982003年,全国各省、市、区科技投入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03年,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四川、辽宁、陕西和湖北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已超过 100 亿元。R&D经费支出19982003平均增长率各省、市、区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广西、浙江、福建超过了40%,分别高达47.58%46.88%43.33%,排在前3位;内蒙古、山东、广东、江苏、河北、江西、安徽七省(区)超过了30%,依次排在第4至第10位;吉林、湖南、重庆、天津、辽宁、贵州、青海、河南、上海、宁夏、四川十一个省(市、区)超过了20%,依次排在第11至第21位;北京、陕西、黑龙江、湖北、山西、云南、新疆、甘肃、海南年平均增长率在10%20%之间,依次排在第22至第30位。西藏由于缺乏1998年数据,故被排在第31位。

经过五年的快速增长,各省、市、区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都有明显提高。2003年,北京、陕西、上海、天津、四川、辽宁、广东、江苏、吉林、湖北十个省(市、区)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超过了1%,依次排在前10位;西藏、海南、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河南该比例不足0.5%依次排在倒数第1至第7 位;其余省区该比例在0.5%1%之间。五年间,有十三个(市、区)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上升幅度超过了0.5个百分点,依次为北京(1.86)、上海(0.83)、广东(0.80)、陕西(0.79)、天津(0.72)、辽宁(0.71)、江苏(0.71)、四川(0.61)、吉林(0.59)、浙江(0.58)、福建(0.53)、山东(0.51)、安徽(0.51)。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湖南、江苏、广西、广东、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西十二个(市、区)该比例在全国的排名位次上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重庆、四川、陕西排名位次未变,其余(区)位次下降。

从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看,19982003年,北京、天津、浙江、广东、广西、西藏、青海七个省市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其中北京和浙江超过了30%;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江苏、江西、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四川、贵州、宁夏、新疆年平均增长率在1020%之间;其余低于10%2003年,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已达到或超过2%,其中北京、浙江、广东已超过3%

二、甘肃省科技投入现状、差距及问题

(一)甘肃省科技投入现状

随着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以及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省科技投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从1995年的1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7.98亿元,八年间基本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93%。其中,地方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从2001年的11.7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5.1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60%2003年,地方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在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52.10%上升到54.29%,地方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GDP的比例也从2001年的1.10%上升1.16%

R&D经费支出看,该项支出已从1995年的5.9亿元增至2003年的12.7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13%,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R&D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到2003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9.41%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稳步提高,从0.76%上升到0.98%,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该比例持续下滑的趋势。R&D经费支出占全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2.90%上升到2003年的45.64%,全部科技活动经费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从财政科技投入看,甘肃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从1998年的1.8亿元增至2003年的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79%,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比重20012002年均超过20%,2003年为16.46%

(二)甘肃省科技投入的差距及问题

1、与全国科技投入总量增长的差距,科技投入总量指标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致使科技投入在全国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2003年与1995年相比,全国全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R&D经费支出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7.34%20.40%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9982003年平均增长率也高达17.65%。与全国相比较,甘肃省该三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存在很大差距,19952003甘肃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R&D经费支出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93%10.1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19982003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79%

这种增长状况与其他省市区也存在明显反差。19982003年,广西、浙江、福建R&D经费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甚至高达40%以上,而甘肃仅排在海南(除西藏外)之前,居29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甘肃同样排在第29位,仅居吉林和河北之前。增长率上的巨大差异已使甘肃省科技投入在全国的地位大幅度下降,甘肃全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58%1.69%下降到2003年的0.81%0.8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从1998年的1.21%降至2003年的0.74%

2、与本省经济总量增长的差距,科技投入增长慢于主要经济总量增长,致使科技投入相对指标明显偏低,在全国各省(市、区)的位次逐步下降

19952003年,甘肃省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32%,分别高于同期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R&D经费支出年平均增长率4.021.19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支出1998年至2003年年平均增长率更高达19.07%,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年平均增长率的差额达12.28个百分点。这种增长状况直接导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下降,19952003年这两个比例已从2.75%1.07%下降到2.14%0.98%,而同期全国这两个比例则从1.67%0.60%上升到2.97%1.32%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1.45%降至2003年的0.82%

1998年,甘肃省R&D经费支出尽管只有5.9亿元,占GDP的比例也只有0.68%,但由于当时全国R&D投入水平普遍较低,甘肃该比例在全国居于第6位,仅排在北京、陕西、上海、天津、四川之后,与辽宁省的水平相当;到2003年,该比例提高到0.98%,但在全国的排名却降到了第11位,而前五位的排名没有任何变化,辽宁省该比例提高到1.38%,排名跃居第6位;R&D经费支出占全国比重的排名甘肃省也从第19位滑落到第22位,从1.25%降至0.83%。甘肃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及财政科技拨款占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比重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分别从第2026位降至第2927位。

3、与全国投入构成平均水平的差距,企业和地方科技投入偏低,科技活动经费来源构成、执行部门构成、隶属关系构成不合理

从来源看,甘肃省科技投入中企业投入比重偏低,体现出对政府资金较强的依赖性。2003甘肃省全部科技经费筹集额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40.85%,高于全国约16个百分点;来自企业的资金占38.81%,低于全国约20个百分点;甘肃省地方科技经费筹集额与全部科技经费筹集额相比较,政府资金的份额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而企业资金的份额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全国相比较,政府资金份额仍高出约6个百分点,企业资金份额低约11个百分点。

从执行部门构成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占比重较高,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尽管无法找到甘肃省R&D经费支出的执行部门构成,但从全部科技经费筹集额执行部门构成基本可以看出甘肃的差距。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由企业执行的R&D经费支出的比重已分别达到74.9%74.4%69.9%68.9%,中国整体上也达到了62.4%。而2003年甘肃省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执行的科技经费筹集额几乎占到一半,大中型工业企业及其他机构所执行的经费支出只占52.85%

从隶属关系看,对中央科技资金投入的依赖程度较高,地方投入比例偏低。2003年,甘肃省全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中央和地方经费分别占到45.71%54.29%,特别是政府资金中中央的比重竟高达60%,地方资金只占到40%

除以上从差距的比较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科技活动经费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不均衡。在2003R&D经费支出,兰州市占了85.42%,而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五个地州市尚不足0.1%。各地州市R&D经费支出总量的差异也导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差悬殊,2003年兰州市和嘉峪关市该比重超过1%,而其余地州市均在0.4%以下,其中陇南、甘南尚不足0.01%

第二,企业科技活动不活跃,R&D投入强度明显偏低。从趋势看,尽管20012003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R&D经费支出都有所增长,但各自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却都有所下降。2002年,我国制造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6%,而主要发达国家这已比重已达到6%以上,2000年美国为8.2%,日本为9.2%,法国为7.0%,德国为7.8%,英国为6.0%2003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产品销售收入)仅为0.48%,且R&D经费支出中被用于试验发展支出占到90%左右,基础研究为0。我国2001年由企业执行的研发经费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4%而发达国家这已比重在1540%之间。

第三,缺乏科技投入的金融支持体系,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社会筹资发展滞后。在甘肃省2003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银行资金只占到6%左右。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过程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并存的过程,其间成果的研究开发与转化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科技型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小、资产小、抵押品有限、资信度偏低,其自身根本无法满足商业性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的要求。同时,风险投资、社会筹资发展严重滞后,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科技项目的投入及科技投入总量的增长。

总之,甘肃省科技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省份的差距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导致甘肃省科技竞争力持续下降,1995年,甘肃省在全国还排在第15位,但到2000年已下降至第22位,2002年进一步下降到第23位。极低的科技投入既与我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相适应,也难以支撑起我省现有科学技术体系的正常运转,更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紧迫需求。

三、未来十年甘肃省科技投入目标测算

(一)实行激进的、跨越式科技投入战略思路

未来10年,甘肃省科技投入必须实行激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这一思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1、按照19952003GDP与科技投入的变化关系,未来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

按照19952003年甘肃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与GDP的增长关系测算,未来10年甘肃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下降。到2015年,GDP年平均增长8%甘肃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将达到6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下降到1.83%,而GDP年平均增长10%,则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将达到74亿元,占GDP的比重将下降到1.80%

2、按照19952003财政科研支出与GDP和财政支出的关系测算,未来10年甘肃财政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将持续下降

19952003年甘肃省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17.71%,而财政科研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90%,从而致使财政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到2003年,已下降至0.98%,而当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已上升到23.0%

按照19952003财政科研支出与GDP和财政支出的关系测算,2015年,GDP年平均增长8%甘肃省财政科研支出将达到8.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下降到0.89%;而GDP年平均增长10%,则财政科研支出将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将下降到0.87%

3、按照19952003R&D经费支出与GDP的关系测算,未来10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虽然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仍将低于1%

从回归结果看,19952003GDP增长对R&D经费支出的贡献为负。按这种关系,到2015年,若按GDP年平均增长8%10%分别测算,则R&D经费支出分别将达到31亿元和39亿元,而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分别为0.94%0.95%

据此,在制定甘肃省科技投入发展规划时,必须坚持“三高”的原则,即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高于GDP增长,R&D经费支出增长高于GDP增长,财政科技拨款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实行激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二)甘肃省未来十年科技投入目标测算

1   20042015年甘肃省GDP和财政支出预测值

 

GDP(亿元)

财政支出(亿元)

按年均增长

8%测算

按年均增长10%测算

GDP年均

增长8%测算

GDP年均

增长10%测算

2004

1408.97

1435.06

333.79

342.59

2005

1521.69

1578.57

371.83

391.03

2006

1643.42

1736.42

412.93

444.32

2007

1774.89

1910.06

457.31

502.93

2008

1916.89

2101.07

505.23

567.41

2009

2070.24

2311.18

557.00

638.33

2010

2235.86

2542.30

612.90

716.34

2011

2414.72

2796.53

673.28

802.16

2012

2607.90

3076.18

738.49

896.55

2013

2816.53

3383.80

808.91

1000.39

2014

3041.86

3722.18

884.97

1114.61

2015

3285.20

4094.39

967.11

1240.25

2003年均增长率(%)

10.25

12.55

为预测20042015年甘肃省主要科技投入指标,我们首先用线性关系拟合了19952003年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变化趋势,并假定20042015年甘肃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变化关系仍然遵从这一趋势。据此,测算出了20042015年甘肃GDP和财政支出的数量(表1)。按GDP年平均增长8%10%分别测算,到2015年,甘肃省财政支出将分别达到9671240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9%30%

考虑到19952003年甘肃省主要科技投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的不和谐,特别是与GDP增长的不和谐,我们对原有的关系进行了修正。按照修正后的关系预测,到2015年,若GDP年均增长8%,则甘肃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R&D经费支出将分别达到76.674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33%1.46%GDP年均增长10%,则两个总量指标分别达到103.5769.67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3%1.70%(表2)。

2  20042015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预测值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

R&D经费支出

GDP年均增长8%测算

GDP年均增长10%测算

GDP年均增长8%测算

GDP年均增长10%测算

筹集额(亿元)

GDP比重(%

筹集额(亿元)

GDP比重(%

R&D支出(亿元)

GDP比重(%

R&D支出(亿元)

GDP比重(%

2004

29.20

2.07

29.72

2.07

13.22

0.94

13.57

0.95

2005

31.47

2.07

32.64

2.07

14.73

0.97

15.51

0.98

2006

33.99

2.07

35.98

2.07

16.43

1.00

17.80

1.03

2007

36.82

2.07

39.84

2.09

18.38

1.04

20.48

1.07

2008

39.99

2.09

44.29

2.11

20.59

1.07

23.65

1.13

2009

43.55

2.10

49.43

2.14

23.12

1.12

27.38

1.18

2010

47.55

2.13

55.38

2.18

26.01

1.16

31.79

1.25

2011

52.05

2.16

62.30

2.23

29.31

1.21

37.01

1.32

2012

57.13

2.19

70.35

2.29

33.10

1.27

43.19

1.40

2013

62.86

2.23

79.74

2.36

37.43

1.33

50.54

1.49

2014

69.34

2.28

90.72

2.44

42.41

1.39

59.27

1.59

2015

76.67

2.33

103.57

2.53

48.12

1.46

69.67

1.70

2003年均增长率(%)

8.76

 

11.52

 

11.69

 

15.19

 

 

 

 

 

 

 

 

 

 

 

 

 

 

 

 

 

 

 

 

 

 

关于财政科技拨款,考虑到政府对它的可控性极强及其他各省市区的高速增长状况,20042015年年平均增长率应达到20%以上。若按20%计算,到2015年,财政科技拨款可达到22亿元左右,若财政支出达到96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提高到2.3%,但这也只相当于2003年山东省的水平。若年平均增长率能达到25%,则到2015年将达到3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将提高到3.8%左右(北京市和广东省在2003年已分别达到3.42%3.34%)。

基于以上测算, 20062015年,甘肃省科技投入应实现以下目标:

1)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争取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到2015年,总量突破1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53%

2R&D经费支出争取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到2015年,总量达到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7%

3)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力争达到25%,到2015年,总量达到30亿元以上,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

4)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与工业增加值之比达到3%以上。

四、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

(一)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

——建立健全科技投入法律保障和约束机制。及时修改和完善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建议由省人大或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与同期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以及GDP增长率挂钩,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进行确认和监督,确保财政科技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将对科技投入“量”的要求纳入法制轨道,形成法律上的约束,真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

——明确省、市、县各级科技投入在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中所占比重的目标。建议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周期,对省、市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和R&D经费支出分别占GDP的比重、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县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做出明确规定,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体系。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充分利用中央加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有利时机,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中用于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资金。

——完善科技投资拨款制度。在继续实行拨改贷科技投入形式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科技投入的回收比例,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率和效益。

(二)用好、用活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市场主体增加科技投入

——认真研究和执行国家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把现有的政策用足、用活,提高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做大市场科技投入主体的盘子。

——统一高科技园区内外高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标准,减少高科技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审批环节,提升税收优惠激励力度。

——在继续执行税额式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协调好税额式和税基式优惠手段的关系,积极探索税基式优惠方式,争取在企业加速折旧和提取科研活动准备金的折扣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拓宽科技投入渠道

——研究和逐步建立商业银行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科技贷款财政贴息的管理和操作,积极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为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中对资金的需求。

——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宽科技投入融资渠道;重点扶持几家有独立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企业,争取在主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加快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促进居民储蓄向科技投资的转化。

——积极探索和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壮大风险投资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如行业协会、评估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等,为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市场氛围;积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撤出渠道。

(四)建立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完善科技资金投入的风险分散机制

——建立由政府出资的信用保证机构,为科技企业的融资提供信用保证,使企业较容易获得风险资本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保险公司应针对科技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增设推广科技投入险种,对科技开发、转化过程的各种投入进行保险,分散科技投资风险。

——建立地方性科技风险补偿基金,对科技融资者的投资损失予以适当补偿。资金来源可由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及社会捐赠筹措。

(五)完善科技投入决策和执行体系,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益

1、建立科学的科技投入决策、调控和组织体系

为增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宏观调控、监管以及协调各部门预算的能力,必须建立一个负责统揽全省科技发展和经费预算的权威机构,逐步完善科技经费配置机制,并以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的监督程序支撑科技投入决策、调控和组织。

——建议成立由主管科技的副省长任主任、由科技界专家及主要科技经费预算单位组成的科技发展协调委员会,负责指导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科技计划编制及重大科技政策的咨询、部门科技预算协调与平衡,并参与省内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立项和评审工作。科技发展协调委员会可就全省科技发展和经费预算直接向省人大提出建议案,供省人大在审批发展规划和科技预算时参考。

——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中长期科技规划、年度科技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和组织实施,制定和负责执行科技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政府部门年度研究计划,在汇总科技经费预算其他部门投入需求信息的基础上,编制和协调各部门科技投入初步预算,并负责涉及全省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动态监控。

——财政部门负责科技投入预算及经费拨付,就科技投入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向省人大做出解释,经人大批准后,负责预算具体执行,承担预算事前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

——有科技经费预算的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动态监控,项目立项必须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已立项的项目必须报科技主管部门备案。

2、划分科技投入的层次,明确各类主体的分工,加强主体之间的合作

——明确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政府要制订符合本省省情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投入战略,进行政策性引导和资金基础保障工作。政府投入的重点应该是影响全省产业技术基础的领域和具有前瞻性的科技项目,并通过政府采购和减税等措施促进科技商业化。企业主要进行科技产业化活动,推动科技活动成果的商品化。除少数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其他科研机构逐步面向市场,进行科技应用技术开发。高校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同时为科技活动培养后备人才。各类主体之间要加强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科学划分省直与市县级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支持重点。省直财政着眼于完成国家重点项目和需要高额投资的重大项目,提高全省的整体科技储备能力,重点支持省直科研机构及涉及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技术、基础技术研究及科研环境建设。市县级财政着眼于地方发展建设,重点支持应用研究、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3、细化部门预算,调整预算科目设置,建立独立的科技预算

——细化部门预算。采用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基本组织形式,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从“零”开始,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详细性。财政部门可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将科技投入预算编制到具体项目或课题,对其进行全额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全成本核算。实行并细化部门预算后,财政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的相关处室完全可以对有财政拨款的科学事业单位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将财政预算内拨款和预算外资金统一作为其预算收入,核定其支出需要。这样,财政部门就可以全面掌握政府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并通过对总量和投向的控制,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和调控目标。

——优化科目设置。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可考虑将目前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技基建费三者合并,并统称为“政府科技经费”,并将其分为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普经费、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和科研机构专项经费四大类。其中,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是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入的主体,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普经费将逐渐增强,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将逐渐减弱,科研机构专项经费随着科研机构的改革将逐步取消。建议在各部门包含科技经费预算的科目中,设立“科技经费”次级科目,条件成熟时可进一步细分。

——建立独立的科技预算。在部门预算细化和科目设置优化的基础上,编制独立的科技经费预算。科技经费预算同样要经过省人大的审批,并由省人大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

4、完善立项程序和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管好项目的关键是抓好立项审查和成果验收工作。

——进一步完善项目的立项程序。在立项之前,要根据不同性质的评价对象和科技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同行评议法、公众评判法等科学方法,对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等进行论证和评价。在立项过程中,要对申报所列经费预算进行认真审批,力求接近实际,并把经费开支情况作为项目中标条件之一;重点项目须经公开听证或经人大专门机构审议批准,对一般项目须对项目申请者、经费预算等相关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建立和健全项目成果评价体系。要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项目特点的规范化、量化专家评议、评审体系,保持评审工作公正、透明、规范;发挥中介机构、专家评议咨询在项目招投标、预算评估和成果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体现公平竞争与科学管理;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保留对专家评审结果的问责权,防止评审中的敷衍了事和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