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思想组织建设 > 学习宣传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征文--吴百燕

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5-06 00:00 点击量:
【字体: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吴百燕

    老子说:“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此乃圣明之君应该执有的治国驭民方略。《尚书·皋陶谟》中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这是治国的爱民之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虽为一字之异但其意义却有天壤之别。“和”是一种胸襟,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小到声色五味,大到治国平天下,“和”都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单穆公强调“听和而视正”,认为“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然则能乐。”单穆公找到了感官之“和”与精神心灵之“和”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州鸠则明确指出“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将感官之“和”拓展到治国平天下之“和”。

??风调雨顺则百物藩殖,“心平德和”则天下归心,无论天地自然,还是政治人伦,都离不开“和”,所谓济五味,和五声,平其心,成其政,“心平德和”既是和谐之美,又是和谐之政,非有博大胸襟,远大抱负,崇高追求之气度是难以企及的。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知明此义者,真豪杰也。真豪杰必有真仁义、真仁义必得真民心,必舒万民困。故曰:真豪杰“虽无文王犹兴。”

??古代先贤尽管对“和”的境界孜孜以求,但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却鲜有“和而不同”的心胸与气度,中国文化中的“和”的境界与理想只能存于艺术家的思维里,骚人墨客的政治幻想里,历史的现实里从来没有诞生过真正的实践者、倡导者,黎民百姓也从没有沐浴过“和”的雨露。

??历史上也诞生过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像懂得“心平德和”的宴婴,能够宽容杀手寺人披的晋文公,不计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终成霸业的齐桓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魏武帝,兼听则明的唐太宗,但历史上所有开明的君主或政治集团,他们都无法真正做到“和而不同”,要么是为情势所迫,要么是基于一时的需要,能够高屋建瓴,海纳百川,天下为公,开诚布公以待天下的,唯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这样胸襟、气度和魄力。

??1948430,新中国的黎明即将降临之际,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23条,祝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鼓舞全国人们团结起来准备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提出了联合“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伟大号召。在中国革命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提出联合各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党人的阔大胸襟与气度。

??做人君者,能如此驭民、爱民,国焉有不兴之理。受此感召与鼓舞,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群起响应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他们还向国内各报馆、各团体及全国同胞发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各民主团体以香港为中心,为新政协的召开积极筹备,献计献策。

??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之所以掀起巨大的波澜,一则顺应了民心民意,二则伟大的胸襟、气度与魄力使人民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升腾而起的民主建国,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幕由此拉开。

??辉煌的历史篇章展开了,伟大的历史进程启动了,“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者禀受天命以德为教。” 60年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事业走过了光辉历程,在维护国家政局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后,重温“五一口号”,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基础;总结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推进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着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巨大优越性。